摘要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,校本作业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支撑。而充分发挥校本作业的作用,在于校本作业的设计要基于“生本”视角,要体现校本作业的针对性、灵动性、整体性和层次性。 关键词 生本;校本作业;针对性;灵动性;整体性;层次性 “蜡版”时代的作业皆为校本,己成了中老年教师的青春记忆。后来,由于教辅材料的兴起,校本作业成了“偶见”。如今教辅材料良莠不齐,与学情生情不符,弊端凸现,对学生学习的支持的效率低下。因此,我校在建构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中,提出了以建设基于生情的校本学材作抓手,校本作业成为校本学材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,在我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,成为学生学习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,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。 充分发挥校本作业在学生学习中减负提效的优势,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。在校本作业的设计中,“生本”视角是根本,控量提质是关键,批改反馈是基础,减负增效是目的。 “生本”视角是指在校本作业设计中,由任课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,以对象学生的知识储备、学习能力、思维水平和学习进程为根本,结合自身的教学进程、教学手段和方法精选设计的,能够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作业作为难度控制的作业,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基于“生本”视角的校本作业。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,其原则与优势在于针对性、灵活性、整体性、层次性。 一、针对性强是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的最大优势 校本作业其设计一方面贴近学情。首先,作业的设计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、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,使其接近学生的潜在发展区。面向基础较弱的学生,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,可以通过分解要素,减少综合性。对思维量较大的、不适合学生的题目,可通过搭建有序的知识阶梯,降低思维难度,消除一些知识障碍。 其次,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,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了解。也就是说,哪些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,可不作为作业内容;哪些内容是学生的思维关键点或盲点,需要通过作业强化;哪些内容还要拓展和补充,通过作业的形式举一反三,实现触类旁通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针对性的“精练”。 第三,只有校本作业可顾及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学情,紧紧围绕每一单元、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,真正做到有的放矢,避免无效、低效的简单 重复。 另一方面,校本作业贴近教情。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色,其对教材的重组整合,对知识点的拓展与深化,对重点学习内容的程序安排均有差异。而只有出自自身设置的校本作业,才能实现作业与自己的教学进程与内容的高吻合度。如地理教学中,各类图表的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,可安排在不同的章节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。初接触某种类型的图表,作业可通过设题将判读的程序细化到作业中,逐步引导学生的读图过程,从显性信息的提取,再到隐性信息的挖掘,最后到原理与规律的综合分析,一步一个台阶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,作业中就可省略去许多“台阶”,逐步提高图表作业的思维空间。 校本作业可实现基于学情实际和教情实际的需要,对习题进行优化组合、提炼、融合,从“生本”视角出发对习题进行“深加工”和“精加工”,其针对性自然就大大增强了。 二、灵动性是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的最大特色 灵活动态的特点是校本作业的另一大优势。由于校本作业形成周期短,可实现迅速更新,克服了教辅材料周期长、更新慢,题目陈旧或超课标、超纲的现象。校本作业的灵动性在于,一方面,由于校本作业的形成常与备课同时形成,因而与教师的教学进程接合得更加紧密。设计的作业可既有刚学到的“新知”,也有已学过需进一步巩固的“旧知”,或学生已学过且掌握薄弱的“旧知”,使作业做到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,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。 另一方面,校本作业由于更新迅速,最新的时政热点就能成为作业的素材,使作业的时代感跃然纸上,学生做作业时就能触摸到时代的脉动。如在地理“气旋”一节的作业所使用的背景材料,可以引用最近的影响我国的台风素材,而不是教辅材料所用的几年前的台风素材。因为作业材料的鲜活,更能刺激学生完成作业的 欲望。 第三,科任教师的命题,可实现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,作业内容在地方化、生活化方面大进了一步。如地理作业就可将乡土元素、乡土素材渗透到习题中,作业的亲切感就会油然而生,亲和力大大增强。 三、整体性在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中才能做到最好体现 教师对自身教学的一学期、一学年都有一个整体安排,那么校本作业必然要有整体层面上的考量。 首先,作业不仅要考虑到一节课对学生的训练,更要设计一章节、一学期、一学年的知识、技能训练点和过程与方法训练面的排布,而科任教师只有对这些心里有数,整个校本作业才能从易到难,循序渐进,承上启下,层层递进,实现作业内容的系列化。 其次,从每节课的作业来看,知识、技能、能力三个训练层次上,科任教师可根据学情,从难度和数量上合理设置三个层次的训练题,呈现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。 第三,围绕所学的知识点,安排多种形式的练习,而不是简单机械操练同一种形式的练习。 校本作业实现了强整体性,才更能帮助学生完善学科思维方式,实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化,进一步得到科学系统的训练。 四、层次性在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中才能把握到位 作业的层次性也是教辅材料力求达到的目标,而只有贴近学情实际,其层次性才能把握到位,真正得以发挥其效用。而学情差异只有科任教师最了解。因此,校本作业设计时,科任教师基于“生本”视角,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,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,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的必做题,也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的选做题,有效解决学生有的“吃不了”和有的“吃不饱”的问题,完善校本作业的体系。 总之,基于“生本”视角设计的校本作业,其较强的针对性、灵动性、整体性和层次性,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有 效性。 同时,对校本作业的设计即要有一定量的训练作为保证,又不过量,必须掌握一个度。 基于“生本”视角的校本作业的设计,只是一个理念,而具体的实践过程需要教师投入更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智慧。百度的“复制”加“粘贴”,或者是教辅材料上的“剪刀”加“糨糊”,仍为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主要手段,不可能皆为原创题,这是限于教师的时间、精力和能力。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情,发挥自身的智慧,深入研究课标、教学内容,梳理知识的重点、难点和关键点,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,对习题进行加工、组合、优化,立足基础,设计难度适中,形式多样的体现分层的校本作业。 当然,没有从“生本”视角出发去设计 ,就会出现教辅书穿上“马甲”成为了校本。同时,如把校本作业结集出版,或在暑假集体编写、印刷,开学初统一发放,其针对性大大减弱,失去了灵动性,校本作业就成了穿上“马甲”的教辅了,误入了新教辅的歧途。 校本作业编写从学生角度出发,有利于减负增效;从教师角度来看,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;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,能有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。 校本作业,让师生“主动”起来。 |